申請日2016.05.04
公開(公告)日2016.09.07
IPC分類號C02F1/72; B01D53/78; B01D53/60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垃圾滲瀝液除臭裝置,其包括等離子體發生器、臭氣處理池、洗氣塔和回收池,等離子體發生器包括腔體,腔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進口一和出口一,在腔體的頂部連接有用于產生脈沖正負電流的電源,在臭氣處理池內放置有待除臭的垃圾滲瀝液,在臭氣處理池底部設置有呈圓錐狀的盤管,盤管上分布有若干個小孔,出口一通過第一管道與盤管連接,臭氣處理池壁頂部設置有出口二,出口二通過第二管道連接洗氣塔,所述洗氣塔內設置有噴淋器。將盤管設置為圓錐狀,從下到上自由基的擴散依次減弱,可以增大自由基與滲瀝液的接觸時間,利用氧化反應的進行,通過洗氣塔內的堿液噴淋器采用多級噴淋,提高了二氧化氮和三氧化硫的脫除率。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垃圾滲瀝液除臭裝置,其包括等離子體發生器、臭氣處理池、洗氣塔和回收池,所述等離子體發生器包括腔體,所述腔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進口一和出口一,在所述腔體的頂部連接有用于產生脈沖正負電流的電源,在所述臭氣處理池內放置待除臭的垃圾滲瀝液,在所述臭氣處理池底部設置有呈圓錐狀的盤管,所述盤管上分布有若干個小孔,所述出口一通過第一管道與所述盤管連接,所述臭氣處理池壁頂部設置有出口二,底部設置有出口三,所述出口二通過第二管道連接所述洗氣塔,所述洗氣塔內設置有噴淋器,頂部設置有排氣口,底部設置有出口四,所述出口四通過第三管道與所述回收池入口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滲瀝液除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器自上而下設置有三組,并且兩兩之間相互平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滲瀝液除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盤管的底部連接。
說明書
一種垃圾滲瀝液除臭裝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垃圾滲瀝液除臭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垃圾滲瀝液除臭裝置。
背景技術
生活垃圾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是深埋,垃圾長時間堆放會產生惡臭,其組成大致包括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如氨、胺類等)、鹵代烴、烴類及芳香烴、含氧有機物(如醇、酚、醛、酮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目前,垃圾滲瀝液惡臭控制技術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掩蔽法、吸收法、吸附法,操作簡單、見效快,但處理效果差且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學方法主要包括化學洗滌法、氧化法、焚燒法,雖然效率高,但是污染大氣環境,且設施投資高、運行費用貴,生物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過濾法、生物吸收法和土壤堆肥法等,具有工藝簡單、操作方便、但篩選及培養菌種難、見效慢,探索一種新型的除臭技術成為研究方向。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垃圾滲瀝液容易產生惡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垃圾滲瀝液除臭裝置,在該處理裝置的垃圾滲瀝液收集池底部設置呈圓錐體狀的盤管,可增大氮氧自由基與惡臭氣體的接觸面積,提高了氧化效率,并且通過洗氣塔內的堿液噴淋器采用多級噴淋,提高了二氧化氮和三氧化硫的脫除率。
其技術解決方案包括:
一種垃圾滲瀝液除臭裝置,其包括等離子體發生器、臭氣處理池、洗氣塔和回收池,所述等離子體發生器包括腔體,所述腔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進口一和出口一,在所述腔體的頂部連接有用于產生脈沖正負電流的電源,在所述臭氣處理池內放置待除臭的垃圾滲瀝液,在所述臭氣處理池底部設置有呈圓錐狀的盤管,所述盤管上分布有若干個小孔,所述出口一通過第一管道與所述盤管連接,所述臭氣處理池壁設置有出口二和出口三,所述出口二通過第二管道連接所述洗氣塔,所述洗氣塔內設置有噴淋器,其頂部設置有排氣口,底部設置有出口四,所述出口四通過第三管道與所述回收池入口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方案,所述噴淋器自上而下設置有三組,并且兩兩之間相互平行。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優選方案,所述第一管道與所述盤管的底部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等離子體發生器、臭氣處理池內的盤管及洗氣塔相互配合,當裝置運行時,等離子體發生器在電源的作用下,將從進口一進入的氣體中的含氧自由基、含氮自由基通過第一管道輸送至盤管,在盤管中小孔的作用下,含氧自由基、含氮自由基等與待除臭滲瀝液相互作用,可以延長自由基與垃圾滲瀝液的接觸時間,增大接觸面積,將盤管設置為圓錐狀,從下到上自由基的擴散依次減弱,可以增大自由基與滲瀝液的接觸時間,利用氧化反應的進行。
通過洗氣塔內的噴淋器對排出的含有臭氧的氣體進行清洗,其中臭氣中的主要成分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被氧化成二氧化氮和三氧化硫,處理后的垃圾滲瀝液排出,混合氣體通過臭氣處理池頂部的出口二進入洗氣塔,脫除二氧化氮和三氧化硫,起到凈化氣體的目的。
噴淋器自上而下設置為三組,可以有效的增加氣液相的接觸面積和時間,增大洗氣液的洗氣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