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蜜酒精廢液是以糖蜜為原料,經發酵生產酒精的過程中,從蒸餾塔底部排出的顏色深、污染大的酸性有機廢水。目前尚未找到一種有效的治理方法。特別地,糖蜜酒精廢液顏色污染嚴重,主要是酚類物質和氨基氮化合物等成分(美拉德色素,酚類色素和焦糖色素等)[1-3],所以脫色是治理該酒精廢液的重要步驟。國內有學者做過用活性炭[1-2],殼聚糖[4],或是聚氯化鋁[5]處理酒精廢液的研究,但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效果較好但成本高、二次污染大,稀釋倍數太大或效果根本就不好;IVO G.L.[6]也提出用殼聚糖處理酒精廢液,效果好但稀釋倍數大。另外,糖蜜酒精廢液富含有機質、蛋白質、糖分、鉀、鈣、磷、有機鹽、酵母尸體和微量元素等,可生化性好,可作為資源回用[7-8]。于是筆者嘗試了直接用5倍稀釋的糖蜜酒精廢液培養云芝(C. versicolor),在獲取高附加值的云芝多糖的同時對酒精廢液進行預處理,效果較好但是發酵殘液有待進一步處理。
含量豐富的天然大分子殼聚糖是一種天然陽離子絮凝劑,是甲殼素脫去乙酰基后的產物, 可有效除去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適于低濃有機廢水的絮凝法處理。其機理是電中和廢水中的帶負電物質,或通過顆粒表面搭橋,使懸浮顆粒聚沉。本研究就是要用殼聚糖對酒精廢液進行處理,采用單因素分析法,確定影響絮凝效果的各因素的最佳值,再將所得結果用于處理提取了云芝多糖的酒精廢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糖蜜酒精廢液的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做了進一步的探索。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⑴ 糖蜜酒精廢液(CODcr130,838 mg/L, pH4.2):廣西貴港糖廠。
⑵ 云芝(C. versicolor, 本研究室保存) 。
⑶ 殼聚糖:生化試劑,粉狀,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脫乙酰度大于90%)。
⑷ 聚丙烯酰胺(PAM):化學純,成都市聯合化工試劑研究所生產。
1.2 培養基的配置與糖蜜酒精廢液的處理
⑴培養基的配置:
a 斜面培養基:綜合PDA 30g,加入蒸餾水1000 mL,煮沸溶解后分裝滅菌,pH自然。
b 液體種子培養基:葡萄糖30g,蛋白胨10g,NaCl 0.1g,MgSO4·7H2O 5g,KH2PO4 1.5g,VB1微量,煮沸溶解后定容至1000 mL,分裝殺菌,pH自然。
c 發酵培養基:原始酒精廢液稀釋5倍后,添加微量VB1,分裝殺菌,pH自然。
⑵ 糖蜜酒精廢液的預處理:把保存于斜面培養基上的菌種,用液體種子培養基活化,然后用酒精廢液馴化,接入發酵培養基中,在適宜轉速和溫度下培養5d。將發酵液過濾,濾液用于絮凝處理和檢測,菌絲體用于提取有藥效的云芝多糖和云芝多糖肽。
⑶ 酒精廢液的絮凝處理:取稀釋到一定倍數的酒精廢液25 mL于100 mL燒杯中,在一定pH下添加一定量的殼聚糖,中速磁力攪拌一定時間(新加坡產HI313型磁力攪拌器),靜置,取上清液,檢測CODcr和T650,計算脫色率。
⑷ PAM的助凝實驗:在絮凝處理過的酒精廢液中繼續添加一定量的PAM,慢速攪拌10 min,靜置,取上清液, 測CODcr和T650。
1.3 分析方法
⑴ 用PHS-29A型酸度計測定pH。
⑵ 按文獻9測CODcr。
⑶ 用752C-1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T650。
⑷ 脫色率的計算(a為脫色后pH值):[1]
脫色率=100%*(脫色液T650 -pH為a時原液T650)/(100-pH為a時原液T650)
2 結果及討論
2.1 各因素對殼聚糖處理糖蜜酒精廢液的影響
2.1.1 溫度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取10倍稀釋的原始酒精廢液(pH6.3時T650為55.2, 脫色后酒精廢液pH為6.3),在不同溫度下按方法1.2(2)實驗。結果如表1。
由脫色率計算公式知,T650越大,脫色率越大,即絮凝效果越好。由表1可知,溫度越低(但大于24℃),絮凝效果越好。這是因為,殼聚糖對色素分子的絮凝吸附是一個放熱過程。但并不是溫度越低越好,這體現在24-26℃下的T650(此溫度區間內脫色率最大,為65%)比18-20℃下的大,這說明殼聚糖在酒精廢液中的脫色過程存在最佳反應溫度。從實際情況出發,最好選室溫作為處理溫度。
2.1.2 pH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33℃(實驗時室溫)下,加酸堿調節10倍稀釋糖蜜酒精廢液的pH值,分別為1.8、3.0、4.0、5.0、6.0、7.0、8.0、9.0、10.4,按方法1.2(2)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可知,pH4.0時脫色效果最好,達65%,但是pH大于8.0時,脫色率有少許升高。這一方面說明pH4.0時殼聚糖的絮凝能力最強;另一方面說明,pH大于8.0時廢液中可能有少許色素物質不穩定,轉化為其他非色素物質。由于10倍稀釋酒精廢液的原始pH值為4.3,故在下面實驗中,未調節pH值,進行其他參數優選實驗。
2.1.3 攪拌時間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32℃(實驗時室溫)下,pH自然,將原始酒精廢液稀釋5倍(pH4.2,pH6.2時T650為32.7,脫色后酒精廢液pH為6.2),選擇攪拌時間分別為10、20、30、40、50和240 min,按方法1.2(2)實驗。由表2中的結果可知,脫色率隨著攪拌時間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這可能是因為,實驗使用的是粉末狀殼聚糖,比表面積大,短時間攪拌便能使殼聚糖和酒精廢液中的色素分子有較充分的接觸。為了既節能,又盡可能使脫色效果最好(使殼聚糖的絮凝能力趨向飽和),本實驗選定攪拌時間為30 min(如果用于實際的話,甚至可以選定為10分鐘)。比較表2在30 min時的脫色率(52.56%)和圖1中的最大脫色率(65%)發現,殼聚糖在10倍稀釋酒精廢液中的脫色效果要好于5倍稀釋酒精廢液,這說明殼聚糖適于處理低污染負荷的酒精廢液。
2.1.4 殼聚糖用量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分別稱取0.05、0.1、0.15、0.2、0.25、0.5、0.75g 脫色率,用10倍稀釋酒精廢液,按方法1.2(2)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在0.2~2.0 g/100mL的殼聚糖用量范圍內,隨著用量的增大,脫色率增加,處理后酒精廢液pH值上升,且用量越大,提高和上升越慢,在殼聚糖用量大于2.0 g/100mL時,脫色率不再提高,pH值不再上升。這說明兩點,一是殼聚糖用量并不是越大越好,用量大了反而會抑制殼聚糖絮凝能力的發揮,浪費原料;二是殼聚糖能絮凝廢液中的酸性物質,使廢液pH值上升為6.3,處于6.0~9.0的規定排放范圍內。綜合考慮,殼聚糖用量為1.0 g/100mL最好。
2.1.5 磁力攪拌轉子、轉速對絮凝效果的影響(用10倍稀釋酒精廢液實驗)
本實驗室有兩種大小(4.0 cm×0.5 cm,2.0 cm×0.5 cm)的磁力攪拌轉子,在相同條件下分別按方法1.2(2)實驗;另外,分別在100 r/m、200 r/m、400 r/m和600 r/m的轉速下, 按方法1.2(2)實驗。由表5的結果可知,使用大轉子且轉速為400 rpm時,殼聚糖絮凝效果好,其它條件下脫色效果較差。原因可能是,轉速太大,殼聚糖掛壁多;轉速太小,殼聚糖沒有充分接觸酒精廢液;轉子太大,轉子與燒杯有摩擦,攪拌效果差;轉子太小,攪拌不充分。因此,轉子大小應適宜(相對容器而言),轉速在400 rpm為佳。
2.1.6 PAM的助凝作用
作為線性高分子,PAM是一種常用的人工合成絮凝劑。在酸性介質中,其羧基不會離解,酰胺基和羧基與處于懸浮雜質表面上的分子間形成氫鍵,故可用作助凝劑。以殼聚糖處理10倍稀釋的酒精廢液后,分別添加1×10-5,3×10-5,5×10-5,7×10-5 g/mL濃度的PAM,按方法1.2(3)實驗。由表4的結果可知,在實驗范圍內,PAM濃度越大,脫色率越高,助凝效果越好,但脫色率最大僅提高4.0%。故在以后的工作中可嘗試其它助凝劑,如CaCO3,海藻酸鈉等。
2.2 在最佳條件下用殼聚糖處理發酵液
以發酵液為對象,在最佳條件下按方法1.2(2)和(3)實驗。由表6知,用殼聚糖二次處理后,酒精廢液pH值為6.3,脫色率從75.6%提高到97.5%,CODcr除去率從63%提高到80.3%,效果較好。故在2.1中得到的最佳條件也適用于糖蜜酒精廢液的二次處理。
3 結論和建議
3.1 在25℃、pH 4.0、攪拌時間30 min、殼聚糖用量1.0×10-2 g/mL、轉速400 rpm(轉子大小適宜)的條件下,用殼聚糖處理糖蜜酒精廢液的效果較好。如果添加濃度為7×10-5 g/mL的助凝劑PAM,效果會更佳。
3.2 殼聚糖適于處理低污染負荷的糖蜜酒精廢液。5倍稀釋的糖蜜酒精廢液在培養云芝菌后,用殼聚糖處理,脫色率由75.6%提高到97.5%, CODcr除去率由63.0%提高到80.3%, pH為6.3,效果較好;
3.3 每升5倍稀釋糖蜜酒精廢液在預處理過程中可副產云芝多糖0.65g,在二次處理過程中吸附了色素的殼聚糖可用于沼氣發酵,故這兩次處理過程是資源化利用糖蜜酒精廢液的一種有益嘗試,有待進一步研究。 來源:谷騰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