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少地方地下水超量開采及地表水受生活、生產污染較大,不少地區本身就存在水資源匱乏,從總體上說,農村飲用水存在較大安全隱患。農民的飲用水問題一直是農村工作的重點,且農村飲用水工程數量多、規模小、水質差的實際情況,本文擬結合飲用水衛生與安全指標分析,并簡要介紹膜法處理技術,為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提供建議和科學依據。
控制飲用水衛生與安全的指標包括微生物學指標、水的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毒理學指標、放射性指標四大類。
水是傳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因此微生物學指標是飲用水重要的安全指標。飲用水中的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以及寄生型原生動物和蠕蟲,其污水 來源主要是人畜糞便。理想的飲用水不應含有已知致病微生物,也不應有人畜排泄物污染的指示菌。為了保障飲用水能達到要求,采用先進高效安全的水處理工藝是很重要的。為此,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的指示菌是總大腸菌群,另外,還規定了游離余氯的指標。飲用水中余氯的測定是一項評價飲用水微生物學安全性的快速而重要的指標。
飲用水的感官性狀是很重要的,感官性狀不良的水,會使人產生厭惡感和不安全感。我國的飲用水標準規定,飲用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也就是說,一般飲用者不應察覺水有顏色,而且也應無異常的氣味和味道,水呈透明狀,不渾濁,也無用肉眼可以看到的異物。其他和飲用水感官性狀有關的化學指標包括總硬度、鐵、錳、銅、鋅、揮發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硫酸鹽、氯化物和溶解性總固體。這些指標都能影響水的外觀、色、臭和味,因此規定了最高允許限值。例如飲用水中硫酸鹽過高,易使鍋爐和熱水器內結垢并引起不良的水味和具有輕瀉作用,故規定其在飲用水中的限值不應超過每升250毫克。不少地區農村飲用水鐵錳超標嚴重,使飲用水濁度超標,味覺較差, 感官性狀總體使人們飲用時產生厭惡感。
隨著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化學物質對飲用水的污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飲用水中有毒化學物質污染帶給人們的健康危害與微生物污染不同。一般而言,微生物污染可造成傳染病的暴發,而化學物質引起健康問題往往是由于長期接觸所致的有害作用,特別是蓄積性毒物和致癌物質的危害。只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大量化學物質污染而引起急性中毒。為保障飲用水的安全,確定化學物質等毒理學指標在飲用水中的最大允許限值,也就是最大允許濃度是十分必要的,這是水處理提供安全飲用標準的重要依據。在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共選擇15項化學物質指標,包括氟化物、氯化物、砷、硒、汞、鎘、鉻(六價)、鉛、銀、硝酸鹽、氯仿、四氯化碳、苯并(а)芘、滴滴涕、六六六。
人類某些實踐活動可能使環境中的天然輻射強度有所增高,特別是隨著核能的發展和同位素新技術的應用,很可能產生放射性物質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飲用水中的放射性指標進行常規監測和評價。在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了總α放射性和總β放射性的參考值。
目前,針對水源的微污染,采用膜分離技術近些年來有了較大的發展,將各種有毒有害有機物、高價無機物進行攔截,減少DBP、HASS的含量,保障飲用水健康安全。(谷騰水網)
查看詳情點擊下載:膜法處理技術在農村飲用水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