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建筑業的發展,對建筑陶瓷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僅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地區現有近300家陶瓷廠 ,規模較大的也有100多家,主要分布在佛山、南海、順德、高明等城市。由于陶瓷生產行業廢水排放量大,懸浮物含量高,不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對水環境將產生相當大的環境威脅。
陶瓷廢水的產生及處理原理
陶瓷行業廢水主要產生于生產過程中的球磨(洗球)、壓濾機濾布清洗、施釉(清洗)、噴霧干燥、磨邊拋光等工序,另外在原料運輸灑落及廠內地面粉塵被雨水沖刷時也帶來一定的高濁度、高懸浮物廢水。
不同的生產工藝,不同的產品,廢水的成分也不同,但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便是懸浮物(SS),因此只要對SS進行有效削減,其余各污染因子濃度便能隨之被控制在排放標準之外,實際上是對含高懸浮物高濁度水的處理。陶瓷廢水的各種固體物質構成了其污染物最明顯的部分,大顆粒懸浮物可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而細微顆粒包括懸浮物和膠體顆粒,是造成水濁度的根本原因。
陶瓷廢水處理的常用固液分離方法及比較
1.隔板式反應及平流式沉淀池
由于其構造簡單,施工方便,是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其混凝攪拌過程是在平流沉淀前的多層隔板造成水流拐彎的攪拌作用下完成的。由于其水力停留時間長,因此容積相當大,更因為陶瓷廢水一般排放量都不小,占地面積很驚人。另外還存在處理效果不明顯,池底污泥淤積難清理等缺陷,該類處理方法約占陶瓷行業廢水處理工業總數的90%以上,而且多數均由廠家自行設計、施工的。
2.斜管沉淀池(或豎流式沉淀池)
眾多的陶瓷廢水處理工程中,有7%-8%是由專業工程公司為其設計采用斜管沉淀池(或豎流式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處理的,其生產能力較平流式沉淀池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處理效果也理想些,但在運行中出現一些問題,一是由于水流在斜板沉淀池中停留時間短,無緩沖余地,容易造成混凝反應不善,效果不易發揮,或未根據水質水量的變化及時間調整投藥量,很快影響水質,二是由于陶瓷污泥粘度大,運行時間稍長后會在斜板間或斜管孔內積泥,給運行帶來困難。具體參見http://www.manhuagui.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3.水力循環澄清池
一般的沉淀池,懸浮物顆粒只要沉到池底即告完成沉淀過程,而在澄清池中,則又將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來,并使之處于均勻分布的懸浮狀態,在池中形成穩定的懸浮污泥層,利用接觸絮凝,吸附進水中的礬花,這便是澄清池的操作特點,由于上升水流的能量在池內形成一層懸浮態的泥渣層,其中的絮凝體被“過濾”截流下來,其混凝反應充分,固液分離徹底,處理后水質各項指標優于常規處理方法,出水濁度能被控制在4度以內,由于要滿足一定的噴嘴流速來維持水力循環,因此設施須滿負荷運行,進水量便很容易控制,運行管理方便,池底錐底角度大,排泥效果好,雖說水力循環澄清池適合用于中小型給水廠,不過,將其用于陶瓷廢水的處理,竟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附表 3種不同固液分離方法的廢水處理效果及技術經濟比較
結論
常用于給水處理工程的水力循環澄清池作為一級固液分離設施,用在陶瓷廢水這種高懸浮物、高濁度水的處理工程中,得到了較其它常用固液分離設施更理想的分離,僅需一次動力提升,處理后的水即可回用,不僅分離效率高,處理結果遠低于排放標準,而且易于控制,占地面積大為節省,很適合在陶瓷行業的廢水處理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