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鋼鐵工業快速發展,產量規模不斷擴大,但在鋼鐵制造行業里被廣泛應用的酸洗技術會導致大量水資源被消耗和污染,同時酸洗廢液容易滲入土壤,會導致地下水重金屬含量過高,這會對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和居住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目前我國電鍍、拉拔、冶金等多種行業中普遍利用酸洗技術,每年排放的酸洗廢液是其他國家的百倍,酸洗廢液的處理已成為亟待解決的水污染問題。
目前處理鋼鐵酸洗廢液方法主要有化學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其化學法中的混凝沉淀法因其效率高、經濟有效、適用領域廣泛、操作便捷而成為最廣泛應用的一種方法。有機高分子重金屬捕集劑是化學法的延伸和拓展,因其具有反應效率高、污泥沉淀快、含水率低、殘渣穩定以及選擇性良好等優點,特別是對重金屬濃度較高的廢水處理也有明顯效果,而成為國內外重金屬廢水處理研究的熱點。
本文采用混凝沉淀法,通過重金屬捕捉劑(CU3#)、高分子絮凝劑聚合氯化鋁(PAC)和聚丙酰胺(PAM)混凝聯用,在不改變酸性條件下,用于直接處理高濃度鐵離子酸洗廢液,并通過改變實驗參數,探究鐵離子去除最佳工藝條件,同時考察處理后的酸液可循環使用情況,以達到酸洗廢液循環再利用的目的,以期為該方法處理工業酸洗廢水提供理論指導與技術支撐。
1、實驗部分
1.1 儀器和試劑
721型分光光度計,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磁力加熱攪拌器,電子天平,電熱鼓風干燥器,酸式滴定管,錐形瓶,小燒杯,容量瓶,比色管,比色皿,量筒。鹽酸,氨水),磺基水楊酸,氫氧化鈉,過硫酸銨,鐵標準儲備液,抗壞血酸,鄰二氮菲,乙酸鈉,鹽酸(1:1),PAC,PAM,CU3#。
1.2 實驗方法
1.2.1 鐵離子測定
1)將酸洗液稀釋至100mL,用氨水及鹽酸調節pH值,過硫酸銨作還原劑,以20%磺基水楊酸為指示劑,用配好濃度的EDTA溶液測定酸洗廢液中的Fe2+離子質量濃度(g·L-1)。在強酸性條件下,Fe2+與磺基水楊酸根離子形成紅紫色絡合物,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Fe3+)一酸洗液中Fe3+的質量濃度,g·L-1;
C(Fe2+)-酸洗液中Fe2+的質量濃度,g·L-1;
a-0.1mol·L'EDTA消耗量,mL;
b-0.1mol·LEDTA消耗量,mL;
56-鐵的摩爾質量;
V-所取酸洗液體積,mL。
2)利用抗壞血酸可將Fe3+全部還原,吸取酸洗廢液調整到pH=2~9的范圍內,進行比色測定。該過程的主要化學方程式如下:
4FeCl3+2NH2OH·HCl→4FeCl2+N2O+6HCl+H2O;
Fe2++3C12H8N2=[Fe(C12H8N2)3]2(橙紅色)。
具體操作如下:取5mL稀釋過的酸洗廢液加到比色管中,加入定量的抗壞血酸、鄰二氮菲溶液和乙酸鈉溶液。以蒸餾水試劑作參比,用兩通的比色皿在510nm波長下測其吸光度,并根據標準曲線求出樣品中鐵的質量濃度(μg·mL-1)。標準曲線的繪制結果如圖1所示。
3)分別取不同質量濃度的鐵標準溶液,用鹽酸溶液稀釋。選取設定的實驗條件對儀器進行調整,進行系列溶液和樣品的吸光度測定,根據標準曲線(圖2)求出樣品中鐵的質量濃度(μg·mL-1)。
1.2.2 混凝沉淀方法處理含高濃度鐵離子酸洗廢液
SS表示污水中不溶解的懸浮顆粒含量,是評價工業廢水重要的水質指標,并且懸浮固體顆粒去除的強弱程度與絮凝性能的好壞、溶液渾濁度的大小有著緊密的聯系。
選用鐵離子質量濃度為165.85g·L-1的鹽酸酸洗廢液為實驗對象(溶液內其他離子含量極少,實驗影響忽略不計),以Fe2+的去除率和SS的去除率為實驗結果評價標準。用PAC、PAM進行混凝試驗探究影響因素,最后選擇最佳的實驗條件下,將PAC、PAM與重金屬捕捉劑(CU3#)配合使用,達到高效的絮凝沉淀效果。
取適量的廢液于燒瓶中,用試管夾夾住燒瓶中間部,將其固定于恒溫水浴鍋中(溫度恒定,并保證燒瓶里的液體能夠完全被水浴浸泡);將攪拌器從中間頸伸入,調節所設定的攪拌轉速,將一定量的PAC和PAM稀釋后混合,投入到其廢液中,最后加入重金屬捕捉劑(CU3#),塞上兩邊瓶塞后,開始反應,反應10min,待沉淀完全,取上清液檢測鐵質量濃度及SS質量濃度。為了驗證處理后的廢酸液重復利用情況,將實驗條件設定為最佳工藝環境下并使得處理后的廢液循環使用5次,通過計算鐵離子去除率探究酸洗廢液處理后循環再利用情況。
2、結果與討論
2.1 不同鐵質量濃度測定方法結果分析
不同檢測方法下的Fe離子測定值如表1所示。
與兩種分光光度計測鐵法相比較,EDTA法測定速度快且有很高的準確度,但配置鐵標準溶液時添加的緩沖溶液會含有微量鐵,測定前需要將酸洗待測液近萬倍稀釋,進而達到檢測吸光度的最佳標準,并且鐵含量越高稀釋倍數越大,影響最終數據。張晉潔認為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可以分別測出樣品溶液中的亞鐵和三價鐵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靈敏度高、受干擾物質影響較小,測定鐵的范圍也優于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但該方法只能用于測定總鐵質量濃度。所以確定強酸中的亞鐵含量的方法中,EDTA法為最佳選取方法。
2.2 PAC投加量對去除鐵離子效果的影響
在溫度為20℃、勻速攪拌10min的條件下,PAC的投加量對亞鐵去除率的影響如圖3所示。隨著PAC的投加量的增加,亞鐵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SS的去除率有微弱下降。這可能是由于在反應初期,與鐵離子的質量濃度相比,PAC的含量較小,亞鐵去除率低。隨著PAC的含量增加,去除亞鐵離子的能力隨之升高,當PAC的投加量為10mL時,亞鐵離子去除率達到最大為42.12%。繼續增加PAC的投加量,鐵去除率反而降低,這可能是由于隨著PAC的含量增加,溶液中出現較多礬花,導致絮凝劑對鐵離子的絮凝效果和沉降性能均變差。
2.3 溫度對去除鐵離子效果的影響
在投加10mL的7.5%PAC和1mL的0.2%PAM的溶液、勻速攪拌10min的條件下,溫度對去除鐵離子的影響如圖4所示。
從圖4中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亞鐵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SS去除率基本不變,當溫度為35℃時,亞鐵去除率最大為47.39%。原因可能是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熱運動加劇,加快了溶液中離子間的相互傳遞,使得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和捕捉陰、陽離子的效果加強。繼續升高溫度使得溶液中的懸浮物和絮凝物的沉淀受到阻礙,從而降低了鐵的去除率。
2.4 攪拌方式對去除鐵離子效果的影響
在溫度為20℃條件下,向裝有鹽酸酸洗廢液的4個200mL的燒杯中投加10mL的7.5%PAC、1mL的0.2%PAM,不同的攪拌方式對亞鐵離子去除的影響結果如圖5所示。隨著攪拌方式的改變,亞鐵去除率先下降后上升,SS去除率基本不變,在攪拌方式④的條件下,鐵去除率最大為49.85%。高分子聚合絮凝劑在酸洗廢液中先吸附和網捕游離的分子和懸浮物,再與溶液中的離子產生橋連反應。在慢速攪拌條件下,能夠使絮體穩定的沉降,而持續穩定快速的攪拌使亞鐵去除率降低。因此,為防止反應不充分,需要前期合理的快速攪拌,使得絮凝劑很快擴散到溶液中。
2.5 CU3#投加量對去除鐵離子效果的影響
在投加10mL的7.5%PAC和1mL的0.2%PAM的溶液、溫度為35℃、攪拌方式為400r·min-1快速攪拌5min后再以150r·min-1慢速攪拌5min條件下,CU3#的投加量對去除亞鐵離子的影響如圖6所示。由圖6可以看出,亞鐵去除率隨著CU3#的投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當CU3#的投加量為3mL時,亞鐵去除率達到最高為74.03%。CU3#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對亞鐵離子的去除性能,SS的去除率也有所增加。
2.6 廢酸液重復利用情況
考察了處理后的廢酸液重復利用情況,結果如圖7所示。當處理后的廢酸液循環次數達到5次時,鐵離子去除率基本保持不變,與第一次處理后的廢酸液基本一致,故本實驗處理后的酸液能夠重復使用5次及以上,具有很好的可循環使用性。
3、結論
本文采用混凝沉淀法對酸洗廢液進行處理,利用重金屬捕捉劑(CU3#)、高分子絮凝劑聚合氯化鋁(PAC)和聚丙烯酰胺(PAM)進行配合去除廢液中的亞鐵離子,并通過溫度、攪拌方式、PAC投加量等條件的改變探尋最佳去除條件,在此基礎上并比較了不同鐵質量濃度測定方法的準確性及效果,結果表明:
1)EDTA滴定法最后的數據也會受人工誤差和溶液中其他雜質的影響,但相比較其他兩種測量方法,檢測強酸中的鐵離子質量濃度是最準確的。
2)利用高分子絮凝劑聚合氯化鋁(PAC)和聚丙烯酰胺(PAM)處理酸洗廢液的最佳工藝條件為:
在不需改變廢液酸性條件下,每50mL廢液直接投加10mL的7.5%PAC和1mL的0.2%PAM的溶液、溫度為35℃、攪拌方式為400r·min-1快速攪拌5min后再以150r·min-1慢速攪拌5min,CU3#的投加量為3mL。在最佳條件下,鐵去除率達到最高為74.03%;處理后的酸洗廢液可循環使用5次以上,這將會大大降低工業廢水的排放。
3)利用高分子絮凝劑聚合氯化鋁(PAC)和聚丙烯酰胺(PAM)處理酸洗廢液,為快速去除大部分酸洗廢液中的鐵離子提供了可行途徑,同時為混凝劑的應用提供了廉價原料,具備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來源:(邢臺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河北省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發與工程應用技術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