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4-10-12 11:52:52 | 信息編號: 6721803 | 所屬類別: 行業新聞 |
“現在村里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感謝生態環境部門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實事!”日前,十堰市武當山特區南溝村一位村民指著村里的污水處理設施向工作人員連連道謝。
武當山特區太極湖辦事處南溝村屬于偏遠村莊,村民居住分散,此前通過農村改廁建設了360余座三格式化糞池對污水進行了管控。
隨著鄉村振興和特區全域旅游的發展,近年來,南溝村重點打造“榔梅溪谷”鄉村旅游,建設了一些異地扶貧安置點和養生館、民宿,村民回流、游客入駐導致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村民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了更大需求。
該村民坦言,村里集中發展旅游經濟,能夠讓老百姓致富,我們都很支持。但是人流量大了以后,如果污水治不了,環境變差,就沒有人進來旅游了。
為積極回應南溝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訴求,十堰市生態環境局武當山分局積極籌措400余萬元資金啟動南溝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截至8月底,已為該村新建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7座,鋪設各級管網6560米,建設檢查井85個。
為破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難題,讓群眾住得舒心,提高生活滿意度,全市生態環境部門以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為契機,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堅持把群眾訴求放在第一位,領導班子成員帶頭領辦民生實事,持續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深化為民辦實事項目清單,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市重點民生實事,不斷刷新美麗鄉村顏值、提升群眾滿意度。
一是實施統分結合推動全域治理。緊扣水質保護這個底盤,針對農村居住分散、污水收集難問題,積極推廣茅塔河小流域治理探索出的統一設計、統一工藝、統一管理、統一考核、統一保障“五統一”模式。突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對10戶以上集居區,采用“化糞池+收集池+微動力設施+人工濕地”模式收集處理;對10戶以下分散農戶,采用“水沖廁所+三格化糞池+沉淀池+小濕地”的“四件套”模式處理。設施出水采取生態塘、農業灌溉、景觀植物養護等方式進行深度凈化、綜合利用,農村生活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治理、全達標。
二是運用五共理念推動全民治理。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共謀、共建、共評、共管、共享“五共”工作法融入治理工作中。結合鄉村建設“六件事”,統籌省、市級生態環境保護資金500萬元,對村級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進行“以獎代補”。常態化組織黨員干部下基層和包聯鄉鎮、村,圍繞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方面進行宣講,講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辦老百姓身邊的事,組建巡查工作專班,由分管局領導帶隊深入各縣市區開展專項檢查,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主動下訪,及時回應群眾訴求,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三是規范運維管護實現長效治理。出臺《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的若干指導性意見》,對設施第三方機構托管運維機制及機構要求、問題排查整改、出水水質監測等方面予以明確。制定《十堰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規范(試行)》、《十堰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管理辦法(試行)》,定期組織專班赴各縣(市、區)對設施運行情況開展現場隨機抽查,抽查結果納入對地方黨委、政府的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目標責任制考核依據。各生態環境分局按照規定頻次對轄區設施運行情況進行抽查,抽查和監測結果作為對第三方運維機構服務資格審查、運維經費撥付和鄉鎮黨委、政府實績考核的依據。各縣(市、區)將設施運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共計列支3000余萬元用于設施日常運行維護和故障修復,確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完好、運行正常、管理規范、水質達標。
目前十堰全市已有1055個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共建成小型化、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077座,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標準、有經費、有隊伍、有監管、有考核的“六有”管護長效機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8%,位居全省第三,整治成效顯著。(荊楚網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