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小紅門污水處理廠污泥車間共有中溫厭氧卵形消化池五座,其主要負擔小紅門污水處理廠污泥進行中溫厭氧消化產生沼氣并達到污泥減量的功能。根據設計,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別經過濃縮后進入濃縮污泥儲泥池,經過消化池進泥泵將污泥打入污泥消化池內。進排泥方式為頂部進泥底部靜壓排泥,所排污泥進入消化污泥儲泥池最終進行污泥脫水處理。消化池采用35℃中溫厭氧消化,每座消化池的池容為12000m3,按照20天的停留時間進行計算,平均每天每座消化池的進泥量為600 m3(即每小時25 m3),五座消化池每天產生沼氣量約為31680 m3,所產沼氣經過流量為1320m3/h,工作壓力為150mbar的利用Na2CO3噴淋進行H2S吸收的濕式脫硫塔和流量為1320m3/h,工作壓力為40mbar的干濕脫硫塔串聯進行脫硫處理后將沼氣儲存于三座體積為4000 m3的膜式沼氣柜中。產生的沼氣主要為全廠的沼氣鼓風機供氣和沼氣鍋爐供氣,如尚有剩余的沼氣則由流量為800 m3/h,工作壓力為40mbar的廢氣燃燒器進行燃燒。由于目前污泥消化池的基建施工已經進入尾聲,消化池的運行接管已經成為小紅門污水處理廠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確保污泥消化池以及相應的沼氣系統能夠順利的運行接管,特編制此方案。
二、 試運行區域:
主要包括濃縮脫水機房、污泥消化池及其內部全部設備設施、沼氣柜和廢氣燃燒器。由于試運行初期產生的沼氣量和沼氣純度不理想,故暫時不進行沼氣脫硫、沼氣鍋爐和沼氣鼓風機的調試,待污泥消化池產氣穩定后再對沼氣單元進行調試。
三、 準備階段:
1、 在清水試運行前,WABAG公司和市政四公司應出具消化池避水、避氣試驗、消化池以及相應的附屬管線打壓試驗的試驗報告,以證明消化池具備清水調試的能力。
2、 由WABAG公司出具污泥消化池安全閥的校驗報告。
3、 根據設計,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分別經過濃縮機濃縮后進入濃縮污泥儲泥池內混合后由消化池進泥泵將污泥打入污泥消化池內,不論消化池運行后初沉污泥是否進行濃縮再進入污泥消化池,均應首先維修好1#濃縮機并進行初沉污泥濃縮的試驗。
目前1#濃縮機已經完成故障修復并順利完成整機聯動運行。用于濃縮初沉污泥的1#絮凝劑制備系統也完全滿足運行調試的條件,同時也完成初沉污泥濃縮的乳液絮凝劑小試。初沉污泥濃縮的上機試驗可在消化池進水時進行。
4、 為了滿足消化池投泥量的控制和消化池進水條件,應對濃縮脫水機房的管線進行改造:
根據計算,全廠所產生的污泥經過濃縮機濃縮后仍有部分污泥超負荷,為了有效地控制消化池的投泥量,如對濃縮機出泥管線進行改造,是完全有能力解決上述溢流污泥的。同時為了從消化池工藝起始點濃縮污泥儲泥池和消化池進泥泵開始向消化池內灌注清水,就必須將濃縮污泥儲泥池內騰空。而目前濃縮污泥儲泥池在污泥濃縮脫水系統內尚在使用,為了利用其向消化池內灌注清水,也應對管線進行改造。具體方案是將1#-3#濃縮機進泥泵后管線與濃縮機出泥總管連接,并在管道上增加閥門,如果初沉污泥不進行濃縮而直接進行脫水,則關閉濃縮機前的閥門,開啟濃縮機與出泥總管連接管的閥門,使初沉污泥跨越濃縮機進入到出泥總管內并進入消化污泥儲泥池即可。同時關閉外部初沉污泥進入濃縮污泥儲泥池的閘門并開啟進入初沉污泥儲泥池的閘門,使初沉污泥全部進入到初沉污泥儲泥池同時騰空濃縮污泥儲泥池,這樣即可滿足消化池從濃縮污泥儲泥池利用消化池進泥泵向消化池內進水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