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滲濾液廢水處理主流工藝為:生化處理+超濾+反滲透、DTRO濃縮、直接蒸發、DTRO+蒸發。第一種工藝中由于滲濾液廢水鹽及有機物含量較高,容易造成膜阻塞及穿透,并且在運行過程中有濃水產生,長期運行導致廢水鹽分富集,系統癱瘓;第二種工藝中DTRO濃縮,能夠短期內解決廢水達標排放的目的,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DTRO產生的濃水造成廢水中鹽及有機物富集,造成后續系統無法長期運行;第三、四種工藝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大量蒸汽或者天然氣,一般填埋場設置在郊區,無法實現,且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鹽。
根據目前國內滲濾液廢水處理技術的弊端,本文主要探究非膜法滲濾液廢水處理工藝,該工藝實現出水水質達到《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中A等級排放標準,其中特征污染物COD≤500mg·L-1。
通過本技術的實施,有望決絕垃圾填埋場廢水處理的難題,并且該技術可以進行有效復制,推廣價值極高,工業化應用推廣意義較大,能夠有效地解決我省乃至全國滲濾液廢水“無路”處理的技術難題。
1、實驗部分
1.1 儀器與試劑
A/O生化模擬裝置、芬頓氧化模擬裝置、COD檢測儀、721分光光度計、曝氣裝置、攪拌裝置、各種玻璃儀器。
重鉻酸鉀、硫酸、硫酸銀、硫酸亞鐵銨、納氏試劑、酒石酸鉀鈉等藥劑,所有藥劑均為分析純。
1.2 分析方法
COD:重鉻酸鉀氧化法;
氨氮:納氏試劑比色法。
1.3 實驗步驟與方法
1)取5000mL垃圾滲濾液,中和pH值后放入一級A/O生化模擬裝置中,通過改變生化反應時間,觀察垃圾滲濾液廢水中COD及氨氮的變化趨勢;
2)將一級A/O生化后廢水放入芬頓氧化裝置中,通過改變芬頓氧化試劑的量及反應時間,觀察廢水COD的變化趨勢;
3)將芬頓氧化后廢水放入二級A/O生化模擬裝置中,通過改變生化反應時間,觀察垃圾滲濾液廢水中COD及氨氮的變化趨勢。
2、結果與討論
2.1 一級A/O生化實驗
調節滲濾液廢水pH為7.5~8,將廢水放置于A/O生物反應器中,控制A/O生物反應器中溫度為30℃左右,溶解氧控制到2~3mg·L-1,污泥質量濃度MLSS為2800~3500mg·L-1,SV30在30%左右,觀察反應器中COD與氨氮隨著時間的變化曲線,具體實驗情況如圖1、圖2下所示。
由圖1、圖2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變化,廢水中COD及氨氮逐漸降低,當反應時間為48h左右時,廢水中氨氮和COD趨于穩定狀態。通過上述實驗可以看出,廢水中COD在菌膠團作用下,將廢水中有機物進行吸附,并消耗其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為自身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碳源,最終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出去。在硝化及反硝化的作用下,廢水中氨氮首先通過硝化菌轉化為硝酸鹽及亞硝酸鹽,通過廢水的回流作用,將廢水打入A池中,A池中反硝化微生物將廢水中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轉化為氮氣釋放出去,從而實現廢水COD及氨氮都降低的目的。
從圖中可以看出,最佳的反應時間為48h,此時廢水中COD達到1300mg·L-1左右,氨氮達到650mg·L-1左右。
2.2 芬頓氧化實驗
將一級A/O反應后廢水放入芬頓氧化塔中進行反應,控制廢水pH為3左右,為提高廢水的反應效率,反應塔采用循環泵進行流化反應,實現廢水反應更加充分的目的。通過改變硫化亞鐵及雙氧水的含量,觀察廢水中COD及氨氮的變化曲線,具體實驗數據如圖3、圖4所示。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芬頓藥劑量的增加,廢水中COD逐步降低,當芬頓藥劑與廢水比例為0.7%左右時,廢水中的COD基本沒有變化。由圖4可以看出,雖然氨氮隨著芬頓藥劑的變化有部分變化,但是變化基本不大,且無規律性可言,去除效率也不明顯,故可以判定芬頓氧化對廢水中的氨氮無去除效果。
芬頓在氧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羥基自由基,這些羥基自由基具有非常強的氧化效果,在酸性條件下能夠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到大氣環境中,從而實現降低COD的目的,隨著試劑量的增加,大分子物質已基本被氧化成小分子物質,所以才會出現芬頓試劑與廢水比例達到0.7時,廢水中COD基本無變化的情況發生。由于氨根離子不能夠與羥基自由基進行有效的反應,故在廢水處理過程中氨氮基本無變化。
2.3 二級A/O生化實驗
芬頓后廢水pH調整為7.5~8,將廢水放置于二級A/O生物反應器中,控制A/O生物反應器中溫度為30℃左右,溶解氧控制到2~3mg·L-1,污泥質量濃度MLSS為2800~3500mg·L-1,SV30在30%左右,觀察反應器中COD與氨氮隨著時間的變化曲線,具體實驗情況如圖5、圖6所示。
由圖5、圖6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變化,廢水中COD及氨氮逐漸降低,當二級反應時間為48h左右時,廢水中氨氮和COD趨于穩定狀態。
從圖中可以看出,最佳的反應時間為48h,此時廢水中COD達到350mg·L-1左右,氨氮達到100mg·L-1左右。
2.4 次氯酸鈉催化氧化實驗
對二級A/O生化處理后廢水進行次氯酸鈉催化氧化實驗,采用二氧化鈦作為催化劑,催化劑添加量為10mg·L-1,通過改變次氯酸鈉的添加量觀察廢水中氨氮及COD的變化曲線,然后在最佳次氯酸鈉添加量的條件下,通過改反應時間,觀察廢水中氨氮及COD的變化曲線,具體實驗結果如圖7、圖8所示。
圖7反應時間控制在5h,由圖7可以看出,隨著次氯酸鈉添加量的增加,廢水中的COD及氨氮能夠被有效降解,在次氯酸鈉添加量達到1000mg·L左右時,此時廢水中的氨氮及COD趨于穩定狀態。
由圖8可以看出,當次氯酸鈉添加量為1000mg·L-1時,廢水中的氨氮及COD隨著時間的變化先降低后趨于穩定,當反應時間為3h時降解速率最大,當反應時間為5h時,降解效率最高。
由于次氯酸根(OCI)的O-CI鍵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能夠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有效氧化,變為二氧化碳和水,從而實現COD降解的目的。在次氯酸根(OCI)的強氧化作用下,廢水中的銨根離子先氧化為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隨著次氯酸鈉添加量的增加,廢水中的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被轉化為氮氣釋放出來,從而實現廢水氨氮降解的目的。此時處理后廢水中的COD能夠達到180mg·L-1,氨氮能夠達到35mg·L-1。
3、結論
1)通過上述實驗可以發現,采用一級A/O+芬頓氧化+二級A/O+次氯酸鈉氧化處理工藝對垃圾滲濾液廢水處理效果較明顯。
2)采用一級A/O處理后廢水COD去除率能夠達到65%,氨氮去除率能夠達到68%。
3)采用芬頓氧化能夠有效地去除廢水中有機物,降低COD,但是對氨氮基本無效果。
4)采用二級A/O處理后廢水COD去除率能夠達到21%,氨氮去除率能夠達到85%。
5)次氯酸鈉處理后廢水中的COD能夠達到180mg·L-1,氨氮能夠達到35mg·L-1。
(來源:無棣縣公用事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