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礦礦井廢水處理概況
中國煤炭資源豐富,年產量居世界之首,一般情況下,每挖1噸煤,礦坑排水量約0.88m3,但大多數煤礦,每挖1噸煤可排放2-3m3的水,2005年山西煤炭產量約5.5億噸,這就意味著有13億噸水資源受到破壞,水量排放之大,水資源浪費之多觸目驚心。
煤的開采,使原來水質良好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大量煤粉。巖石粉塵、懸浮物、人為污染和微生物進入水中,有的礦井水中懸浮物、化學需氧量、硫化物和總硬度等較高。所以,礦井排放大量超標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造成水質污染、地下水系統破壞,使很多煤礦生產、生活用水無源。水資源緊缺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由于產業特點,煤礦本身是用水大戶,在井下消防防塵、洗煤、職工洗浴、綠化及生活都需要用大量的水。 礦井廢水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如何處理回用,多年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目前國內采用的處理方法仍然是傳統工藝,該工藝雖然處理回用水效果較好,但工藝落后,設備、設施復雜,工程投資大,占地面積多,運行費用高,操作管理不方便,所以,多年來沒有在全國普遍推廣應用。 為了克服煤礦礦井廢水處理回用傳統工藝的不足,經過多次試驗研究,反復改進終于研制成功《煤礦礦井廢水處理回用設施》與高效水處理劑組合新技術,為煤礦礦井廢水處理回用開創出一條新途徑。對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都有較好的回報。對煤炭行業、環境保護實現循環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礦井排放水在呻吟,重復利用勢在必行。
二、處理原理 將礦井廢水打入多功能水處理設施內,當水和水處理劑接觸混合后,利用有機無機復合協同作用,使膠粒互相粘附,絮凝體由小變大而沉降,從而在一瞬間完成混凝全過程。
三、工藝流程 礦井廢水打到多功能水處理設施的同時,將已配制好的水處理劑適量加入多功能水處理設施內,經自行推流、混合后,靜置20-30分鐘即可達到國家環保排放標準而排放或回用。
四、實用新型煤礦礦井廢水處理設施專利技術的特點
1、工藝技術先進,處理效果好
多功能水處理設施,設計了推流,攪拌,混凝、沉淀集多功能于一體的處理回用設施,一個處理池,取代了傳統工藝的多個處理池和多臺提升泵、反沖洗泵和凈化設備。
多功能水處理設施新技術,經新技術處理后,使黑水變成白水,經有資質環保監測部門檢測,煤礦礦井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均達到和小于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中的一級標準》。
2、工程投資少,占地面積小。
煤礦礦井廢水處理回用工程,采用多功能水處理設施和水處理劑新技術,在一般水質情況下,日處理回用礦井廢水500-1000m3,工程投資僅為15-20萬元左右(特殊水質另行設計)。主體工程占地面積約50m2左右。采用傳統工藝處理回用同等數量的廢水,工程投資約50-100萬元左右,主體工程占地面積約500-1000m2左右。采用新技術,可以根據用戶需要擴大處理規模。進行深度處理,使礦井濁水變甘泉,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
3、操作管理方便,運行成本低。
采用多功能水處理回用設施和水處理劑新技術,操作管理方便,日處理回用500-1000m3礦井廢水,配備1-2名操作管理人員即可,處理回用1噸礦井廢水運行成本費約為0.25-0.30元左右。
該項新技術,是目前國內處理回用煤礦礦井廢水投資最少,處理效果好,運行成本低,占地面積小,操作管理方便,是最理想的新型實用技術。
五、工藝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