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針對醫療機構廢水的治理要求日益趨于嚴格,我國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標準、規范等。1983年首次提出《醫院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J48-83),隨后醫療結構廢水排放要求納入《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88年頒布1996年修訂)標準中,2001年重新頒布了醫療機構廢水的排放標準《醫療機構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2005年又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即《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GB18466-205)。除此之外,還有2004年非典期間在《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88)基礎上重新修訂的《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2004);《建筑中水設計規范》(GB50336)中涉及到醫療機構污水作為中水水源的要求。社會不斷進步,處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醫療機構污水的處理的要求也日益完善。
二、醫療機構污水水質特點
醫療機構各部門的功能、設施和人員組成情況不同,產生污水的主要部門和設施有: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動物房、同位素治療診斷、手術室等排水;醫院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單身宿舍、家屬宿舍排水。
醫療機構污水中含有酸、堿、懸浮固體、BOD、COD和動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質。不同部門科室產生的污水污染因子各不相同,如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洗印廢水、放射性廢水等,而且不同性質醫療機構產生的污水也有很大不同。廢水水質類似于生活污水,但是較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況復雜,同時醫療機構污水受到糞便、傳染性細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傳染性,可以誘發疾病或造成傷害,具有較高的安全隱患。
醫院污水除具備以上特點外,醫院污水還具有以下特點:水量波動大,和病床使用情況息息相關,空閑病床數越少日排水量越大,日接診人數越大日排水量越高,而其集中在白天排放,晚上10點至早晨4點水量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三、醫療結構污水處理工藝現狀
2004年根據我國醫院的現有處理設施的運行效果等,在《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中根據不同排放去向的不同排放要求,歸納總結了成熟的處理工藝,包括一級處理工藝、二級和深度處理。一級處理工藝包括:“化糞池+格柵+(調節池)+(沉淀)+消毒池”,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設置調節池和沉淀池,根據水力條件決定是否設置提升系統,一級處理工藝僅適用于排放到有污水處理廠的下水道。二級處理工藝:“化糞池+格柵+調節池+生物處理+沉淀+消毒池”,具體的生物處理工藝多種多樣,例如SBR、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各種變形工藝。深度處理工藝:是在二級處理的基礎上增加投藥過濾處理單元,最后消毒后排放。
消毒工藝是醫療結構污水處理的最重要的環節,現在使用的消毒劑主要是氯系(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臭氧以及紫外,其中多為次氯酸鈉和二氧化氯消毒工藝。
相對于2004年,現在國家及地方環保部門對醫院污水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以上提出的工藝路線適用范圍變小或者受到限制,需要更完善的組合處理工藝來滿足現有以及近期的要求。
四、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工藝發展趨勢
我國水資源日益缺乏,節水、水資源循環利用將會涉及到各類用水環節,醫療機構也不例外。在重新修訂的《建筑中水設計規范》中醫療結構(除結核病、傳染病等)的污水作為中水水源由原來的“不宜”修正為“不限制”,也就是說醫療結構污水回用將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雖然其回用受限比較大。
醫療結構污水的回用勢必要求污水處理工藝也要同步提高,原來以去除有機碳為主的主體生物處理工藝(SBR、接觸氧化法等)已經逐漸不能滿足處理要求。在更高程度去除COD、BOD等基礎上,同時有脫氮除磷的要求,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工藝也要向滿足以上要求的方向發展。
為應對醫療機構污水處理的高要求,我們經過研究開發,已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行的先進處理工藝。應用最新組合處理工藝后,污水CODCr≤30mg/L、TP≤0.1mg/L、氨氮≤5mg/L,濁度可以達到檢出線以下,可以達到各方面的水質需求,擴大了處理工藝的適用范圍。
如何選擇醫療機構污水處理的消毒劑
消毒劑的種類很多,一般有液氯、次氯酸鈉、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線、漂白粉和漂白粉精、三氯異氰尿酸等。
1.液氯(Cl2):成本低、不需要復雜的設備,投配操作簡單,其余氯具有持續消毒作用,為各國水處理工程采用最多的一種消毒劑。但液氯也有比較嚴重的缺點,主要是氯為有毒氣體,泄漏時對人畜造成損害。此外,在水源受有機物污染時,會產生有機氯化物對人體造成危害
2.次氯酸鈉(NaClO):次氯酸鈉分為現場制備和商品次氯酸鈉兩種。
現場制備次氯酸鈉由次氯酸鈉發生器產生,其原料為食鹽和電,一般情況下每生產1.0kg次氯酸鈉需要食鹽4~5kg,電力4kw左右。其優點為具有余氯的持續消毒作用,比液氯安全,使用成本比液氯略高,但比消毒片低。其缺點是必須定期清洗電極、操作勞動強度大,在次氯酸鈉發生器運轉時會有氫氣發生,空氣中超過一定含量時會發生爆鳴。
商品次氯酸鈉由廠家定期供應,有效氯含量為10%,并且多半廠家在溶液中加入穩定劑,貯期可由一周增至20多天,可保證運行安全、管理方便,價格低廉、節約水電,為很有前途的一種消毒劑。
3.二氧化氯(ClO2):制備二氧化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化學法,另一種是電解法。二氧化氯是一種頗有前途的消毒劑,其優點是不會生成有機氯化致癌物、對芽孢及肝炎病毒有較強的消毒效果、接觸時間短。其缺點是必須按操作規程管理,現場制備不能貯存,氣態二氧化氯和制造二氧化氯的原料氯酸鈉都有爆炸的可能,因此對氯酸鈉必須嚴格管理,進出庫須有詳細記錄。
電解法的二氧化氯發生器系由食鹽電解產生,據說產生的氣體除了二氧化氯以外還有氯、次氯酸鈉及O3等。《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2004規定:電解發生器生產的氣體必須保證二氧化氯含量超過50%以上,才能稱為二氧化氯發生器。
4.臭氧(O3):臭氧具有強氧化能力,是最活潑的氧化劑之一,對微生物、病毒、芽孢等均有較強的殺滅力,消毒效果好,接觸時間短,并且與有機物接觸不會生成氯化致癌物質。在歐洲,有的給水廠使用臭氧作為消毒劑。但由于臭氧無持續消毒作用,所以必須與液氯或二氧化氯同步使用。生產1公斤臭氧耗電約計32kw。臭氧進入污水時首先是改善水質最后才進行消毒。用于醫院污水處理時,較其它消毒劑的費用要高很多,且有的設備質量很難保證,大部分電解管易被擊穿。臭氧的缺點是設備復雜、管理麻煩、基建投資大、運行費用高。
5.氯片(CaOCl2)及三氯異氰尿酸(C3Cl3N3O3):氯片的有效氯含量為60%左右,三氯異氰尿酸含量為90%,兩種消毒劑均有設備簡單、管理方便等優點。但三氯異氰尿酸的缺點是溶解速度慢。兩種片狀消毒劑必須密封貯存,否則容易分解失效。
二、醫療機構污水水質特點
醫療機構各部門的功能、設施和人員組成情況不同,產生污水的主要部門和設施有: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動物房、同位素治療診斷、手術室等排水;醫院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單身宿舍、家屬宿舍排水。
醫療機構污水中含有酸、堿、懸浮固體、BOD、COD和動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質。不同部門科室產生的污水污染因子各不相同,如重金屬廢水、含油廢水、洗印廢水、放射性廢水等,而且不同性質醫療機構產生的污水也有很大不同。廢水水質類似于生活污水,但是較一般生活污水排放情況復雜,同時醫療機構污水受到糞便、傳染性細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傳染性,可以誘發疾病或造成傷害,具有較高的安全隱患。
醫院污水除具備以上特點外,醫院污水還具有以下特點:水量波動大,和病床使用情況息息相關,空閑病床數越少日排水量越大,日接診人數越大日排水量越高,而其集中在白天排放,晚上10點至早晨4點水量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三、醫療結構污水處理工藝現狀
2004年根據我國醫院的現有處理設施的運行效果等,在《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中根據不同排放去向的不同排放要求,歸納總結了成熟的處理工藝,包括一級處理工藝、二級和深度處理。一級處理工藝包括:“化糞池+格柵+(調節池)+(沉淀)+消毒池”,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設置調節池和沉淀池,根據水力條件決定是否設置提升系統,一級處理工藝僅適用于排放到有污水處理廠的下水道。二級處理工藝:“化糞池+格柵+調節池+生物處理+沉淀+消毒池”,具體的生物處理工藝多種多樣,例如SBR、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各種變形工藝。深度處理工藝:是在二級處理的基礎上增加投藥過濾處理單元,最后消毒后排放。
消毒工藝是醫療結構污水處理的最重要的環節,現在使用的消毒劑主要是氯系(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臭氧以及紫外,其中多為次氯酸鈉和二氧化氯消毒工藝。
相對于2004年,現在國家及地方環保部門對醫院污水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以上提出的工藝路線適用范圍變小或者受到限制,需要更完善的組合處理工藝來滿足現有以及近期的要求。
四、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工藝發展趨勢
我國水資源日益缺乏,節水、水資源循環利用將會涉及到各類用水環節,醫療機構也不例外。在重新修訂的《建筑中水設計規范》中醫療結構(除結核病、傳染病等)的污水作為中水水源由原來的“不宜”修正為“不限制”,也就是說醫療結構污水回用將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雖然其回用受限比較大。
醫療結構污水的回用勢必要求污水處理工藝也要同步提高,原來以去除有機碳為主的主體生物處理工藝(SBR、接觸氧化法等)已經逐漸不能滿足處理要求。在更高程度去除COD、BOD等基礎上,同時有脫氮除磷的要求,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工藝也要向滿足以上要求的方向發展。
為應對醫療機構污水處理的高要求,我們經過研究開發,已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行的先進處理工藝。應用最新組合處理工藝后,污水CODCr≤30mg/L、TP≤0.1mg/L、氨氮≤5mg/L,濁度可以達到檢出線以下,可以達到各方面的水質需求,擴大了處理工藝的適用范圍。
如何選擇醫療機構污水處理的消毒劑
消毒劑的種類很多,一般有液氯、次氯酸鈉、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線、漂白粉和漂白粉精、三氯異氰尿酸等。
1.液氯(Cl2):成本低、不需要復雜的設備,投配操作簡單,其余氯具有持續消毒作用,為各國水處理工程采用最多的一種消毒劑。但液氯也有比較嚴重的缺點,主要是氯為有毒氣體,泄漏時對人畜造成損害。此外,在水源受有機物污染時,會產生有機氯化物對人體造成危害
2.次氯酸鈉(NaClO):次氯酸鈉分為現場制備和商品次氯酸鈉兩種。
現場制備次氯酸鈉由次氯酸鈉發生器產生,其原料為食鹽和電,一般情況下每生產1.0kg次氯酸鈉需要食鹽4~5kg,電力4kw左右。其優點為具有余氯的持續消毒作用,比液氯安全,使用成本比液氯略高,但比消毒片低。其缺點是必須定期清洗電極、操作勞動強度大,在次氯酸鈉發生器運轉時會有氫氣發生,空氣中超過一定含量時會發生爆鳴。
商品次氯酸鈉由廠家定期供應,有效氯含量為10%,并且多半廠家在溶液中加入穩定劑,貯期可由一周增至20多天,可保證運行安全、管理方便,價格低廉、節約水電,為很有前途的一種消毒劑。
3.二氧化氯(ClO2):制備二氧化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化學法,另一種是電解法。二氧化氯是一種頗有前途的消毒劑,其優點是不會生成有機氯化致癌物、對芽孢及肝炎病毒有較強的消毒效果、接觸時間短。其缺點是必須按操作規程管理,現場制備不能貯存,氣態二氧化氯和制造二氧化氯的原料氯酸鈉都有爆炸的可能,因此對氯酸鈉必須嚴格管理,進出庫須有詳細記錄。
電解法的二氧化氯發生器系由食鹽電解產生,據說產生的氣體除了二氧化氯以外還有氯、次氯酸鈉及O3等。《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2004規定:電解發生器生產的氣體必須保證二氧化氯含量超過50%以上,才能稱為二氧化氯發生器。
4.臭氧(O3):臭氧具有強氧化能力,是最活潑的氧化劑之一,對微生物、病毒、芽孢等均有較強的殺滅力,消毒效果好,接觸時間短,并且與有機物接觸不會生成氯化致癌物質。在歐洲,有的給水廠使用臭氧作為消毒劑。但由于臭氧無持續消毒作用,所以必須與液氯或二氧化氯同步使用。生產1公斤臭氧耗電約計32kw。臭氧進入污水時首先是改善水質最后才進行消毒。用于醫院污水處理時,較其它消毒劑的費用要高很多,且有的設備質量很難保證,大部分電解管易被擊穿。臭氧的缺點是設備復雜、管理麻煩、基建投資大、運行費用高。
5.氯片(CaOCl2)及三氯異氰尿酸(C3Cl3N3O3):氯片的有效氯含量為60%左右,三氯異氰尿酸含量為90%,兩種消毒劑均有設備簡單、管理方便等優點。但三氯異氰尿酸的缺點是溶解速度慢。兩種片狀消毒劑必須密封貯存,否則容易分解失效。